一聚教程网:一个值得你收藏的教程网站

热门教程

观《只拣儿童多处行》有感

时间:2022-06-30 23:00:15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何处寻“春”,且看儿童多处
                   ——观《只拣儿童多处行》有感
    师: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春天在哪里》。会唱吗?跟着一起唱。(创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里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公园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野外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草原上去找春天。
师:是的,去广阔的草原上找春天。
生:校园的花圃里。(开拓思维)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写了用一首找春天的诗。
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谁来猜一猜,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尊重学生,不管答案是否正确,都对他学习的态度予以肯定。)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只知道游人多的地方去。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生齐读。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ppt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冰心奶奶只捡儿童多处行,到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看孙老师写课题,其中还有一个生字。
师:写“拣”字,提示右边不是东。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也不要紧。(营造安全的氛围)
生:只拣儿童多的地方走。
师:去干什么呀?
生:去找春天。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现在请你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读。
师:课文读完之后,我发现你们班的刘星宇同学给课文标了标有几段,这个方法很好,向她学习。(及时地鼓励,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
师:标好的同学举手,说一下有几段。
生:九段。
师:文章比较长,请你看看九段中你最想读哪段,待会儿我请他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鼓励发言)
生读。第八小节。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生:写出了花儿的旺盛。
师:真好,她不仅读出了她喜欢的这一段,而且讲出了喜欢的原因。读得真好,但是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注意倾听学生 及时反馈交流)
生:浑身解数。
师:板书。这个字是个成语。解是个多音字。浑身解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浑身的本事。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好,像她那样,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这一段。我看见举手的同学眼睛里充满着自信。(多元的评价语)
生读。
师:读和流畅准确。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把颐和园写成一个大魔术匣子。
师:谁像小天使。
生:孩子们。
师:一起读一读。
师:她不仅喜欢这句话的内容还喜欢这句话的语言。这个比喻句非常好,她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很强。
谁再来读。
生读。
生:我觉得这一段语言写得比较有趣,所以我喜欢这一自然段。
师: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就是自信的表现,他还喜欢这一段是因为写得有趣。还有不同的吗?我喜欢不同的。(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
生读。
师:真好,掌声送给他。(鼓励方式的多元化 )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因为冰心奶奶告诉大家去哪儿找春天。
师: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用不同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王思维拓展,在课堂上展现生命的灵动)
生读第6自然段。
师:掌声。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因为我觉得这一段读起来非常振奋。
师:我们也来振奋振奋,你来起个头。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不过刚才这个头起处不太振奋,再来读一读。(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及时地点出来并加以修正,相当于“剪枝”的过程,为了以后更好地成长。)
师:写得精彩,读得振奋,孙老师听得也振奋,还有不同精彩的吗?
生读第7自然段。
师: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生:冰心奶奶想问一下孩子,春天的海棠花好不好看,孩子只知道好看,说不出为什么好看。我觉得写得非常有趣。
师:这里有个词“忸怩”,都是什么旁?
生:竖心旁。
师:我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来说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生:忸忸怩怩。
师:你给它组了一个重叠词。
生:我觉得是非常害羞。
师:是难为情,害羞。一起读一读。
师:还有下面一个纽是什么旁的纽。
生:读“纽扣”。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讲了喜欢的原因。非常好。现在我们回到课题上来看一看。
读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走的句子。
用笔划一划。
生默读。找句子。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句子,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用你的小脑筋想。同桌两个同学讲一讲。如果你们找得相同,那你们两个同学是英雄,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找的他还没找到,要请教,为什么你找到的他还没找到。同桌一起找一找,看哪一组找得准,找得全。(鼓励合作,同伴交流)
师:全班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找到哪些地方。
生:我画的是“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因为冰心奶奶原来是路过。现在看过儿童都进去了,他们也进去了。
师:是啊,冰心奶奶原来只是路过,现在和儿童一起进了颐和园。这一句话找得准。从“迎着、挤进”可以看出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示范)
师:你戴着着和孙老师一样的眼镜,我说你有一双慧眼,你能把这句话读读吗?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好一些。同桌来帮忙。
生读。
点评:
一、营造氛围促发展
孙老师在上课之初,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首他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既拉近了和儿童的关系,又和这节课的内容有关联,这样的导入无疑是成功的。伴着动听的歌曲,愉悦的心情开始的一节课相比听课的孩子们也是快乐的。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当有了一个基础之后才能更加好效率地学习。在舒适、绿色的环境中,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在课堂中需要给予他们关爱、信任和鼓励,保证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多元活思维
在课堂上,无所谓一个问题的标准化回答。语文,是一门与个人经历、体验有关的学科,只要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独立的思考,就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这也有利于开发同学和教者的思维。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一位学生的回答,才会激起其他同学的参与。正如笔者在教学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最后的总结时一位学生问道“为什么课题中是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为什么能染绿我们双脚?”这也是我在课前没有想过的,于是我们便循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番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提问同学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同学一同来探寻这个题目的奥秘。
三、适当“剪枝”正方向
    尊重学生学习,还体现在当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时候及时地加以纠正。正如孙老师会直接点出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修剪其枝条是为了树苗今后更好地结果,在发现错误时及时地纠正并加以引导,亦是如此。
   春天般的课堂给人春天般的温暖、尊重和向上的动力,期待着有一天沐浴着“如春教育”的孩子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