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下载
热门教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
时间:2022-06-30 22:33:02 编辑:袖梨 来源:一聚教程网
用绘本教育开辟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的新通道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王桂玲
摘 要: 一年级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对小学相对规范的学习方式一时难以适应。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说教学生不感兴趣。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生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通过绘本阅读,可以让孩子不自觉地产生移情现象,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 绘本阅读 一年级新生 养成教育
正 文:
小学阶段使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各项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但是一年级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对小学相对规范的学习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同时,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说教学生不感兴趣。相反,以“图”为主的绘本更为直观生动,更贴近生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融入故事情节,在和主人公的对话中,感受人物美好的行为,判断事物的对与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尝试利用好绘本抓住孩子的心,让那些抽象的规则不用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而是在绘本中慢慢地接受和理解。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去小学时许多行为习惯尚未养成,他们会按自己在幼儿园时的行为进行学习生活。这时,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由于不适应可能产生的惧怕心理和情绪为题,同时我们还需要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例如:课堂常规、饮食常规、卫生常规等各方面的要求。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怎样做才好,例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挑食、按时上下学等等,但却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做法。事实上,基于习惯的绘本无处不在。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适应学校——
新生夏令营期间,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魔法亲亲》、《小阿力的大学校》,在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新环境心理混乱(孤独、焦虑、束手无策,压抑)的同时,我也在努力成为那个让“小阿力”们感到安全、温暖的贝瑞老师。
2.课堂常规——
孩子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和他们一起阅读《大卫、不可以》,让孩子猜一猜为什么老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图中大卫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最后,我把一年级新生常见的不良听课习惯一一演出来,让学生自己说出“不可以”!孩子们在游戏中明确了上课的规则。
3.光盘行动——
为了让孩子真正把光盘行动行动落到实处,我们又一起阅读了《肚子里的火车站》,让孩子懂得去呵护她肚子里的小精灵们,爱吃蔬菜爱吃水果,啥也不挑食,因为他们知道,小精灵们健康她才会健康。
4.学会沟通——
刚刚到了一个新环境,他们肯定需要朋友,但是孩子不会沟通怎么办?于是,我们一起在《我会沟通》这本绘本中找到了沟通的方法和秘诀。
像这样的绘本,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地行为习惯是哪怕手把手去教也不能比拟的。
二、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最早由Bullis (1952) 设计,他让老师念故事给学生听,故事内容以情绪问题为主,借以激励学生讨论,增进个人顿悟。结果,此计划受到广泛的支持,加拿大和欧洲的学校都予以采用。接着,此计划被用来教导儿童心理卫生、因果思考及自我统合。
我国的一些著名教育家也对情感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幼教专家孟昭兰20 多年从事情绪领域的研究,围绕情绪理论的发展,介绍情绪研究的最新进展,给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孟昭兰尤其关注儿童的情绪发展,她认为“情绪贯穿人的一生,它是儿童呼唤亲人照料的信号,是家庭和社会呵护儿童生存的安全基地,是儿童智慧发展、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基础”。这些研究无疑对绘本的情感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一)尝试主题阅读,体验教育的可行性
为了让绘本价值最大化,我们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及周五的经典阅读课展开绘本教学,每天的午读时间孩子们也用来阅读绘本故事。
1.感悟亲情——
众所周知,一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适应集体和新的生活节奏。因此,引导孩子学会去‘爱’非常重要。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因为我爱你》《猜猜我有多爱你》讲的是如何进行爱的表达;《我爸爸》《我的爸爸真麻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一次关于爱的对话》表达的是父子之间的亲情;《幸福到了鼻子尖》《我会永远伴着你》表达的是母子之间的亲情;《麦先生的旅行》、《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表达的是爸爸的爱子之情。
孩子们在一系列的阅读后,渐渐明白长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他们从别人的故事里联想到自己的真实体验,从而体会到幸福,受到感动,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2.学会分享——
现代社会中“4比2比1”金字塔式的特定家庭模式,使独生子女处于“众人围着小太阳转的怪圈”,造成了现代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严重。在班集体中,孩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交往障碍。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自我中心”式的个人主义形成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感教育,因此对孩子从小进行学会与他人分享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只有让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使孩子做到无私、友爱具有同情心。孩子们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自我开朗乐观的性格。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开始尝试用绘本来渗透教育。《小机灵和小迷瞪》中,两只小黄狗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分享是最好的办法;《彩虹色的花》让孩子们了解他们在热情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分享着别人的快乐。《鲁拉鲁先生的院子》、《汉娜的惊喜》、《烟花》、《石头汤》等绘本都向孩子展现了最童真的画面,体会分享的可贵与快乐。
3.相信自己
一年级新生要完成从幼儿园的游戏世界到小学学习生活的转变,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规则的约束和学习的压力,部分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和胆怯心理,丧失了自信心。因此,面对刚入学的新生,重要的是帮他们树立自信。然而,面对懵懂无知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
绘本故事中那些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最终取得成功的主人公们便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小绿狼》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轻松地消除了孩子的自卑心理;《我也可以飞》让他们敢于尝试;《嚓—嘭!》告诉他们挫折会造成人心理上的阴影,但是,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二)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教育的延续性
课上的阅读并不能完全保障对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为了强化每个主题教育,使之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其外显的行动准则,我们在每个主题阅读活动的进行中或结束后都要开展与之相辅相成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教育的延续性。
例如:
1.“我是学习小能手”常规评价;
2.“爱要大声说出来”主题班队;
3.“手拉手,我们是好朋友”评比;
4.“这就是我”各项才艺大比拼。
一次次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落实常规,学会感恩,学会沟通,变得自信。
三、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学生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新课标在低段也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拼音和汉字的孩子来说,带有大量汉字的故事阅读起来相当困难。这时,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绘本来发挥它的功效。
1.培养学生专心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所以我在绘本课上采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此外,为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我还尝试了张七中老师推崇的“连环画读书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也就是使阅读内容能迅速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现象。这样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
2.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学问学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因此,在一年级孩子的绘本课上,我总是不断地通过“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吗?”这样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困惑。
3.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孩子的小学生涯才开启了半个学期,但是阅读积累的习惯却能让他们受用终生。在前期的绘本课上,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为了让学生能达到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下学期我们准备让小朋友们准备一本《采蜜本》,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帮助孩子从语文的起步阶段就能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小小的绘本阅读,短短的研究经历给予了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上的新途径,我们将沿着这一通道不断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 梅子涵 《阅读经典》 文献来自红泥巴网站
[2] 日本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文献来自 小书论网站
[3] 林敏宜 《绘本的欣赏与应用》 台湾 心理出版社 1989
[4] 傅林统 《儿童文学的思想与技巧》 台湾 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5
[5] 李红叶《阅读绘本》 文献来自《书屋》2006年第11期
[6] 袁晓峰《绘本阅读课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式》文献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02期
[7] 沙海燕《中国流行绘本现状研究》文献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年第03期
[8] 张翠侠《绘本》文献来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李乐平《几米与成人绘本》文献来自语文建设2002年第06期
[10] 黄小玲《绘本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以深圳南山后海小学为例文献来自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
[11] 冯媛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文献来自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22卷 第二期 2009年5月